彩仙 发表于 2022-9-27 07:44:43

我的少年“武侠梦”

作者 | 九喇嘛ol
来源 |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
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611ef887c3ae49c7a01bea67ed5be533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9599692&x-signature=prQNBoasFMCYM7eMsqw224k5lf4%3D

少年武侠梦


月初看书友晒关于“武侠”的书,一下勾起沉寂多年的“武侠梦”,正好各大平台又搞打折优惠活动,趁机购入几本,今年说好不把“追忆似水年华”读完不购新书的,主要看书友说摆在书架三十年也没读完,心有余悸,想着自己一定要下个决心读完,不给自己留遗憾,而看书友们的晒出的好书心里的“书虫”还是给勾了起来,壤中羞涩,选购了几本自己喜欢的。


我读武侠小说是初中时候,发小带着我读的,我们父亲在一个单位,幼儿园一个班,初中又分到了一个班,成了同桌,我们两个皮的没给班主任少找麻烦,班主任为了把我们两个分开也是想尽了办法,我记得调换座位就换了两三次,又都因为不同原因我们凑到了一起,他兴趣比较多,集邮、买流行歌卡带,看武侠小说,他没搞一行都很讲究,我就一跟屁虫,跟在后边凑热闹,集邮也跟着集,收他听完的流行卡带,当时要获得武侠小说的书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小的经济负担,一套《天龙八部》我记得是40元,这对于我们两个来说都是天文数字,只好把每天早点钱积攒下来,说好他买古龙,我买金庸的,他买的是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、我买的是《天龙八部》,互换轮流看,这样,我读的第一套古龙的小说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、第一套金庸的小说是《天龙八部》,走进了武侠的世界。


我们不光只看武侠书,还会租录像带回家一起看,周末和寒暑假,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楚留香》、《陆小凤》是我们最喜欢的。


班上当然不止我们两个喜欢武侠,有的同学手上也有武侠书,我们就互换着看,《萍踪侠影》、《白发魔女传》就这是样看来的,除了互借,就是去书摊租书了,不过时间有限对于初中生来说,金庸、古龙的书就够我们看了,当然发小比我更着迷,像温瑞安的“四大名捕”他都看了,初三我父亲管不住我,担心我初中毕不了业把我转学到了大伯学校,新学校在青山,回家需要走路、坐船、坐汽车,而在新学校后就很少有机会能看武侠了,阅读“武侠”告一段落,我的“武侠梦”还在继续。


刚阅读武侠时,我偏爱古龙更多点,可能是受影视作品影响,像《楚留香》是我少年时的最爱其中《血海飘香》、《大沙漠》、《画眉鸟》完全把我倾倒了,这三部我反复看过多次,故事情节之精彩、古龙文笔之美妙,书中辞藻让我回味无穷:


公子伴花失美,
盗帅踏月留香。


香帅无疑是我少年时的第一偶像了,发小与我不同,他更喜欢李寻欢,并告诉我李寻欢好在那里,为兄弟放弃自己心爱的人,发飞刀前的隐忍,发飞刀时的冷静,刀无虚发,百晓生的兵器谱,李寻欢和楚留香有很多相似,又有很大不同,我对李寻欢怎么也喜欢不起来,把自己心爱之人拱手让给自己义兄,这我就接受不了;李寻欢爱喝酒,香帅也爱喝酒,喝的是那么的不同,李寻欢的酒太苦,太难喝,胡铁花的都比他的好喝,香帅的酒似乎喝到嘴里是甜的,这也是我和发小的不同,我喜欢去外边流浪,他喜欢宅家里,现在还是如此,而那时我们是最好的朋友,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呢;《绝代双骄》我欣赏的是花无缺,发小喜欢的是小鱼儿,两个人心理很是不同。


回头看,当时的武侠的世界给我生理带来不小的冲击,不是心理上的,赤裸裸是生理上的——耳鼻喉,后来我听说读《白鹿原》的朋友也有类似感受,这种冲击对少年时才产生作用,而我现在重读当年的段落,就没有那种生理冲击感,成年后我读苏童的《米》有些明白,古龙比苏童高明,苏童小说中的很多段落,在成年后的我看来多是噱头,而古龙的段落我现在读来并没觉得哗众取宠:


“他舒适地躺在甲板上,让五月温暖的阳光,晒着他宽阔的、赤裸着的、古铜色的背。海风温暖而潮湿,从船舷穿过,吹起了他漆黑的头发,坚实的手臂伸在前面,修长而有力的手指,握着的是个晶莹而滑润的白玉美人。”


而那种生理冲击只有少年时能感受到,现实里有过这样的冲击的是一次军训时教管把他大裤衩挂在我床头,这也是少年与成年人的不同吧,随着人成年,心理的成熟,感触的敏感度也会降低或消失。


后来读到分析这种生理冲击的书一本是谷崎润一郎的《阴翳礼赞》中对人生理末端的触觉,一本是蒋勋在佛解《红楼梦》时对少年和成年两个不同世界的阐述。


读武侠小说前更早接触是通过影视,五岁时第一次看《少林寺》,这时已有记忆,也我记忆的第一部电影,不过听我妈妈说三岁时带我看过《蝴蝶梦》,我是一点印象都没了,对《少林寺》印象深,是被门栓砸了头,也因为这部电影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。我童年时候录像厅风靡,我经常混进去看免费录像,录像厅多放的是港台武侠片,《香帅传奇》就是从里面看来的;楚香帅坐在船头,美酒在手,三美相伴,月下无花一席白色僧袍,划小船而至,如梦似幻,现在想想,还好看的是秋官拍的,要是看的是朱孝天版,估计就不会对武侠这么痴迷了吧。


转学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,环境改变,与好朋友分离,让我第一次尝到“生离”之苦,虽然是初三,我每个周末都会坐船、坐公交赶回去,两个人一定要腻在一起半日,讲自己这周的生活,讲班上同学的情况;而在新学校的生活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,我想看武侠,只能偷偷看,或上课时把书放在腿上,或晚上点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看,以至于许多年后同学再聚,他们对我的印象是个“武侠迷”,有的同学还说因为我才知道“武侠”,可能我很奇怪吧,毕竟那所学校是湖北的省重点,那个班又是重点班,初中英文课已经全程英语教学了,而我是这个班上的“不安分”因子之一,像我这样的还有几个,我们几个“不安分”因子很快就搞到了一起,当然这就和武侠无关了,老师说我们几个是臭味相投。


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,喜欢看闲书,喜欢外边世界,这个问题,我很早就想过,无非是课堂无趣,老师无识,话说更重点都不为过分,而喜欢外边世界、喜欢看闲书,上课不听讲的,学生自然不是好学生,但以为孩子就没自己的思想吗,成人都知道在一个没有可说真话的环境,你说出真话(真心话)就会变成“笑话”,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在这点上的认知并不比成年人低,当然像我这样的毕竟是少数,多数同学都学习很努力,也没我这些“乱七八糟”的想法,他们都是“好孩子”。


我第一次逃学流浪是在小学,四年级,还是五年级,因为一个借口没去学校,一个人跑到汉水边,沿着河堤往北走,看到了很多在学校看不到的景象,河堤码头上搬运的工人,我肩背书包、手持竹棍,还真有点仗剑走天涯的感觉,给自己找了一个目标,就是远处的一个小山包,等到下午走到近了,才发现是在河对岸,没桥可过去,又累又饿,看到太阳落下,才往回走,第一次流浪以妥协告终,回家挨了一顿揍,还好有饭吃。
现在聊聊书友推荐的书,我暂时先购入了三本邱健恩《何以金庸》、顾雪衣《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》、黄子平选编金庸著的《寻他千百度》,武侠小说我在22岁以后就很少读了,读的最后一部应该是《鹿鼎记》,是出差时在火车上断断续续读完的,还记得当时一边读一边感叹“称奇”,刚上社会那会投身销售这个职业,《鹿鼎记》不得不说很合当时的性情,金老爷子文笔精彩冠绝当代文坛,后来每次看到倪匡、蔡澜的采访,对金老爷子的拥护深以为然,只是后来搞出“金学”,马云在西湖请来金老爷子开“江湖大会”就不大关心了,搞“金学”里有个我极其厌恶之人。


一本好书的开头就能抓住人心,《何以金庸》就是这样一本书,如邱健恩博士所说,这是本“金学”入门书,对某一学感兴趣,即使是入门也应该通过某学,通读金庸小说的人群数目庞大,看“金学”热闹就可知了,而通读金庸小说后,读此书更有深入的感想,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解答了不少,我当年阅读时的疑问,也纠正了我对“金学”的偏见。


这本书的副标题为“金学入门六大派”所指研究金庸小说的六个向度:旧版版本、故事情节、写作技巧、内容修订、专书探讨、跨文字改编;书中“旧版版本”解答了我当年的不少疑问,金庸先生最后一次修订是06年,新版本我内心也一直有抵触,还没读过,而读了邱健恩博士的文章又燃起了阅读金庸的兴趣;我所读的有金庸老版,内地多为盗版书,和金庸修订版(广州出版社版)在记忆中有些情节就有不搭,在《何以金庸》中都找到了解答,如“武侠小说”何以为武侠小说,武、侠、小说三个元素的定义。


当然在书中也与自己在以往所学中有迹可循,侠与士在周秦之变时的演化,侠在《庄子》中的形象,游侠与墨家的关联;又如老版《射雕》、《神雕》中杨过生母从秦南琴改为穆念慈的原由;《倚天屠龙记》中「玉面火猴」、「寒潭火娃」被删掉的因果,都一一做了解说;我就记得张无忌身边有只猴子的,怎么到有的版本里没有了,还有《天龙八部》中的「莽牯朱蛤」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“蛙蛤大战”都在修订版看不到了,从邱健恩博士的书中才知道自己看的是最早的版本,而这些在修订版及新修版已经删除了。这本书对武侠小说的特色用“怪力乱神”四个字做了界定,而武侠小说的功用这是“神话退位以后,人们渴望从神话得到满足的心理延续”,还有小说一定要好看,不好看的小说就尴尬了。


和红红火火的“金学”比,古龙就相对清冷了许多,在我阅读武侠小说时期,两位在江湖上的风靡还是旗鼓相当,《小李飞刀》、《楚留香》、《陆小凤》、《流星蝴蝶剑》红红火火的,不过在我知道古龙的很多作品出自代笔兴趣也冷静了不少,市面流行的古龙小说之多我这个曾经的“古龙迷”也不敢说全部读完,不过我很多小说反复多过很多遍,像《楚留香》的铁血三部曲,《陆小凤》系列都反复读过,后来读了关于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才知道这是「浪荡汉」(picaresque hero)风格加上了破案桥段的小说,有旅程,有悬疑,古龙最精彩的几部都是这样的风格,包括早期的《绝代双骄》。
喜欢古龙的书迷都知道,要研究古龙最难的除去纷繁的“伪书”,就是各种烦乱复杂的版本,还有各样的代笔,要从作者创作的历史版本,书写脉络去清理,就是一团乱麻,顾雪衣的这本《古龙武侠见识录》就是这样一本知难而上的挑战,和我想象一样,书开头丁晴代序用的标题里就有“不可完成的任务”,这应该也是“古迷”们的共识吧,顾雪衣对古龙的痴迷可见一斑。果然顾雪衣从版本清源,异文比勘用版本学的方式去做的这个工作,要做这样一个工作自然困难重重,还好作者用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的精神去完成了这个“不可完成的任务”,让我这个“古迷”在多年后能一赏古龙先生作品的真貌。

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ee0949cd964f4a65a6a24c433174228c~tplv-tt-large.image?x-expires=1979599692&x-signature=TCFhJvPCzij4uczl9oNoAsqQAGU%3D

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


这本书唯一遗憾的是装帧失败,我刚拆掉塑封,还没翻几页,书面的脊侧就完全裂开了,这本书定价不低88块大洋,出现这样状况很是不该。


性相近,习相远,成为什么样的人,跟所处环境,所学知识密切相关,我是“性善”论者,生活在这个普遍“性恶”论的环境里自然不是那么好受,尽管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,那有怎么样呢?少数总是让人痛苦。


黄子平编选,金庸先生的这本《寻他千百度》早些年在网上咨询里就看到有人提过,我拿到这本还是2014年11月印刷的,印数3000-7000本,看样子没卖出去多少,这和“金学”的火热,可有些不相符,作为最“名有符实”的香江四大才子,除了武侠小说,最让人瞩目的是他在明报做总编辑时的精彩社论,这也是广大“金迷”期待所在,当然尽管已经过去四十来年,这样的愿望还是很难达成,这本所指多为金庸先生意趣所在的书也自然让“金迷”们失望了,在王国维三境界说里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历经千幸在充满真伪的道路上,求得“真”与“是”豁然开朗,《寻他千百度》真是一个好书名,借用书友的话“名不符实,亦无可厚非。”


读书时每到暑假,我和发小儿看的最多的是那部八三版的《射雕英雄传》,传奇的故事,诡谲的特效都让我们两个热此不疲,傻郭靖、俏黄蓉成了坊间孩子的流行语,记得还有一个朗朗上口的打油诗,只是现在一时想不起来的,记得当时在小孩子们中流行的角色扮演,凶的大孩子扮演西毒欧阳锋,我们一群小孩子组织起来就是全真七子,每个人手中拿个用塑捆带做的拂尘,把大孩子围在中间打圈,这个流行了好几年,而最羡慕的是那些家里有大人弄到钢剑的小孩,我爸一直说要给我做一柄,钢条都弄好了,让我高兴了好一阵,那根钢条放在家里一直都没做出来,可能是怕我出去伤到人?


书友晒出的另外几本也是精彩,让我这个曾经的“武侠迷”趋之若骛,尽管多年不读武侠,而少年时所读,却历历在目,《血海飘香》里天峰大师禅房里,无花在旁煮茶,香帅与天峰大师的论茶,短短百余字,能让人记得几十年,也让我十数年前戒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“茶瘾”替代“烟瘾”,想不到的是在失败三次后居然戒烟成功,洗涤俗尘。


在世间 自有山比此山更高
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
一山还比一山高
真爱有如天高


论武功 俗世中不知边个高
或者 绝招同途异路
但我知
论爱心找不到更好
待我心
世间始终你好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我的少年“武侠梦”